十大测绘地理信息违法典型案件点评之八

2020-01-16 11:57

【案情介绍】  

根据举报调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未依法送审地图,导致该社出版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0年第1~5期和2011年第3~6期)登载的地图发生国界和行政区域界线绘制不准确以及漏绘我国**、赤尾屿、南海诸岛等问题。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关于地图管理的有关规定。2011年12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对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作出立即停止《中国国家地理》杂志(2010年第1~5期和2011年第3~6期)的发行、销售,并处相应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

【案件点评】

2011年,根据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13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问题地图”专项治理行动。其中,有2起由于漏绘我国国界线和重要岛屿而引发的问题地图案,入选了当年度十大测绘地理信息违法典型案件。地图出现**问题,不得不使我们对维护国家版图尊严进行认真思考。

为规范和繁荣地图市场,维护国家版图尊严,提高全民版图意识,2001年和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相继转发了测绘局等部门《关于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秩序的意见》、《关于加强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和地图市场监管的意见》。近年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有关部门建立了地图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组织各地不断加大地图市场检查力度。2011年,全国开展地图市场执法检查840余次,查处地图违法案件370余件,查封、收缴违法违规地图产品10万余件,涉及生产、销售、展示单位300余家。检查发现,问题地图在教辅类图书、报刊杂志、广告展示、对外加工产品和各类网站中屡见身影,主要表现为:漏绘错绘我国国界线和重要岛屿,未依法编制、送审和出版地图,盗用地图审图号,侵犯地图产品知识产权等。地图市场不容乐观的形势,反映出相关地图管理法规政策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和手段缺乏、国家版图意识缺失等问题。

地图在经济建设、科研教育、公众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人们生活和出行的好伴侣。地图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与国旗、国徽同等庄严,具有严肃的**性、严格的法定性和严密的科学性。地图上出现错误,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且会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当前,我周边形势错综复杂,边界纠纷矛盾突出,问题地图甚至会带来政 治影响。规范和繁荣地图市场,理应成为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神圣使命,理应成为服务社稷民生、彰显测绘地理信息文化的必然要求。

“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加强问题地图专项治理,为地图市场开辟一方净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常抓不懈的重点任务。要加快推进地图管理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立法修订步伐,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不断推动地图市场监管的法制化、规范化。要加强对问题多发领域的地图市场检查和专项治理,重点检查损害我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地图、“三无”地图(即无地图编制单位、无地图出版单位、无地图审图号)和“三不”地图(即不按规定送审、不按审查意见修改、不按要求备案),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有效减少问题地图的出现。要广泛开展国家版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媒体活动,充分发挥**的宣传引导作用,普及全民的国家版图知识。

地图是人类历史的一扇窗,见证了时代变迁、国家兴衰、科技进步和文化积淀。每一个地图从业单位、每一名地图从业人员,都应当把遵守地图管理法规、维护地图市场秩序作为职业操守,都应当把提高地图品质、弘扬地图文化作为发展理念。维护国家版图尊严,树立国家版图意识,理应成为地图从业者的自尊、自觉和自律。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法规与行业管理司提供)